当前位置:醉笙情>历史军事>抗清> 第115章 老五自求多福吧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5章 老五自求多福吧(1 / 2)

“拆!”

“挖!”

荆州外城,上万青壮在军队组织下正在拆毁靠近城墙的建筑,不管是民房还是寺庙,又或祠堂全部拆毁。

跑掉的居民由他们去,没走的居民则全部迁进城中安置。

没有补偿,也谈不上补偿。

这会给再多的钱也没用,因为谁都不知道这钱有没有命花。

城守不住大家都得死,守住了自有天大的荣华富贵等着他们。

拆下来的砖块、木头、篱笆、门窗全部运进城中。

砖块可以用来加固城墙,木头可以用来制造守城器械,篱笆则能拆下当柴烧,门窗不仅能当烧,还能用来抬运伤兵和尸体。

总之,拆下来的东西都是战略物资。

尤其是柴火。

这是王五不断强调的战略物资。

随着清军逼近以及即将到来的大围困,届时荆州城中最缺的不是粮食,而是烧火的木柴和草。

即“柴薪”。

没有烧火的东西,粮食再多、菜再多、肉再多,也没法吃!

当年祖大寿守锦州、守大凌河城发展到最后以民夫为食,但不是生吃,而是煮熟了吃。

拿什么煮熟?

白骨。

由此可见引火烧火的柴薪有多么重要。

王五可能不是一个合格的统帅,但胜在细心,能将每一个细节都想到位。

现在不往荆州城内输入大量柴薪,最多两个月城中就要拆房烧火了,半年过去就没有生火物。

十几万军民一日三餐,得多少柴火!

人吃不到熟食跟吃不到盐一样,都会导致各种问题。

为此,他下令除大量拆房砍树外,长江边尚未枯黄的芦苇也全部要收集运进城中。

水营那些年久失修的战船也拆毁运进城中,能用的木头送上城作守城器械,烂了的半烂了的全部劈成柴备着。

在外正在“搜刮”的各部也接到军令,用能搜集到的所有运输车辆不停往荆州城中送柴火。

同时让各部发话给尚迷糊的附近百姓,只要他们往荆州运粮运柴火,都将得到最低五倍的回报。

如一车粮食市价十两,运来荆州便给五十两。

一车柴市价三两,运来就给十五两。

这会,王五守着那上百万两银子也没用,不如洒出去将之变成守住荆州的战略物资。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哪怕只能给荆州多送半個月的柴火粮食,这钱花的也值了。

城墙以外,王五要求是十里内不得有建筑,更不能有树。

这样做是要确保守军视线一望无遗,不受任何遮蔽,同时确保清军无法利用城外建筑藏身。

十里,也是这年代火炮射程的极限。

而通常火炮的最远射程在六里左右,如清军现在制式装备的神威大将军炮。

这种炮是二十年前在盛京研制的,非常重可能近两吨,一次装药五斤,铁弹重十斤,运输时配两轮炮车。

十分重且不便,野战威力不大,但攻城威力却是惊人。

入关以来,潼关之战、扬州之战、江阴之战、湘潭之战等大规模战役,清军都是凭借重炮粉碎农民军和明军的抵抗。

清豫亲王多铎就曾说过:“将一百位炮位排开,凭他甚坚固城池,当得起几日猛攻?”

顺军驻守的潼关号称“古来天险”,结果在清军重炮猛攻之下,一天即失守。

太原也是如此。

扬州则是炮至城陷,江阴军民抵抗了两个多月,结果清军重炮一至,两日即告失守。

因此,如何防范清军重炮轰塌城墙,就成了王五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只要能顶住清军重炮轰击,那等待清军的必然是地狱结局。

理论上,以炮对炮是最好的办法。

问题是王五缴获的清军火炮多为中型和小型炮,并没有重炮,所以射程不及重炮,这就无法做到以炮制炮。

为此,只能采取其它防范补救措施。

除将城外十里肃清外,王五又令荆州知府李文组织青壮在城墙内外用泥各建一道宽三丈的泥墙。

泥墙不必修的跟城墙一样高,也不必多坚固,所起目的只是单纯消耗吸引清军重炮火力而矣。

这年头火炮可没那么准。

三道城墙防御,也能为守军修补城墙豁口争取时间。

城中用于修补城墙的原料多的是,因为前番为了修满城界墙,大小承包商往城中运了不少石料。

泥土则是现成的,也不是随便乱挖。

王五要求城墙以外五里、三里、一里分别开挖壕沟。

壕沟不求多深,但要宽,确保清军想要通过壕沟得费章折。

壕沟均处于城墙上明军火炮射程之内,泥土挖上来直接运去修泥墙,壕沟里面密布用竹子削尖的竹桩,再施以臭气熏天的污水。

如果不是怕遭反噬,王五甚至都想将前番被屠的旗人尸体挖出扔进壕沟中,人为制作瘟疫。

工程量很大,时间却只有十天。

荆州军民是全部动员,男女老少齐上阵,日夜赶工抢修,灯火通明以致远远看去好似人间繁华盛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