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醉笙情>历史军事>抗清> 第118章 这个尼堪有学问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8章 这个尼堪有学问(1 / 2)

真挺意外的。

王五没想到固山贝勒董额竟然不等诸军会齐,就抢先指挥绿营攻城。

根据各方情报综合显示,董额这个前敌司令能够指挥的旗汉兵马不会超过两万。

两万人就敢强攻荆州这座坚城,哪怕守军可战之兵的确不多,也不得不说这位贝勒爷的勇气让人刮目相看了。

应该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不过想想人家老子是攻城屠城小能手多铎,倒也想的通。

子类父嘛。

此事是否与燕京八旗内斗有关联,暂时王五无法得知,因为他的情报来源被断。

现在完全是被动的瞎子、聋子状态。

也就是根本不知道燕京那边鳌拜、苏克萨哈乃至宫中各方势力争斗到什么程度。

荆州事件对各方的影响又是如何。

是加速鳌拜倒台,还是迫使鳌拜采取“正当防卫”巩固自身地位,都不知道。

想要重新恢复耳目通明,就必须取得荆州保卫战的初步阶段胜利。

只要能守住荆州,打的康亲王杰书望城兴叹,王五相信湖广境内必然会有不少人向他抛出“橄榄枝”。

其中肯定有老张。

甚至于燕京也会重新调整他的信用评级,正如老张所言未必没有第五藩了。

董额兴冲冲指挥清军自万城驿直扑荆州而来时,王五已将外围所有据点撤回。

连荆州东边的门户重镇沙市也给放弃。

没别的原因,就是集中兵力。

否则想要守住沙市,王五起码要分兵一半过去。

分过去的兵不能是乌合之众,至少得两营精锐,如此一来,荆州城中兵力更是紧张。

而清军现在是从北边、东边、西边三路进军,光东边武昌方向、北边荆门方向调集过来的清军就有三万多,且是以绿营为主,这就注定王五不管往沙市投入多少兵力,他也守不住这座门户重镇。

因为双方兵力悬殊太大。

清军拿人堆也堆死明军了。

与其让仅有的可用兵力浪费牺牲在沙市,不如直接放弃。

王五给诸将的解释是,五指分散五指被断,五指合拢却是一只铁拳。

想要吞下这只铁拳,得看清军有多大的牙口和胃口。

董额军抵达后就注意到荆州外围十里的建筑、树林被明军砍伐烧光,且明军还在城外挖了三条壕沟。

壕沟虽然麻烦,但最多就是迟滞清军的进攻步伐和时间,以及进攻时的队列。

多花点时间填平就是。

要是换了护城河的话,想要攻取就得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

当年董额伯父多尔衮指挥清军攻打济南城,便是驱使数万附近居民背泥填河,后面更是直接于河边斩杀汉民推入河中,方才堆出一条宽二十几丈的“人路”。

隆武元年清军攻打江西重镇赣州时,也是将方圆百里的百姓抓到城下用来充当填平护城河的炮灰。

这会清军却是不敢轻易抓百姓当炮灰,毕竟眼下都是“大清子民”。

除非打红了眼,否则清军的统帅不会这么做。

多少要照顾一点朝廷的“体面”。

由于荆州地处长江畔,西门同长江直接相连的缘故,所以没有护城河。

因此清军只需填平外围三道壕沟,就能畅通无阻冲到城下。

在确认城中的叛军根本不敢出来后,清军立即开始组织人手填平外围第一道壕沟。

这道壕沟距离城墙五里,距离在重炮射程之内,但由于攻守双方都没有重炮,因此彼此都是看着。

汉军八旗参领左元荫、襄阳游击王进忠各领本部严阵以待,若城中明军胆敢出城干扰立即予以痛击。

就这么眼睁睁看着清军填平壕沟,明军上下肯定是一肚子火。

诸将纷纷请战,亲军营统领徐霖请求由他率骑兵出城冲杀,挫一挫清军的锐气。

王五却是一律不准。

他就在城门楼上那杆“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明天”的长幡下,用千里镜静静观察清军。

目的是想确认清军的主攻方向是哪里。

初步判断,清军主攻方向应该是安澜门。

但当进攻真正发起时,清军必然会分兵攻打其它几座城门,以掩饰他们的主攻方向。

空气里有股臭味。

是城墙上正在熬煮的金汁散发出的味道。

金汁,即粪便。

这东西和热油混在锅里熬煮用于守城,是老祖宗给后人留下的最狠毒智慧。

甭管你披几层甲,穿多少衣,金汁兜头一浇,当场烫不死你也会让你随后生不如死。

因为,这是生化攻击。

现在的医疗条件,除非身体倍棒,否则无解。

看着看着,耳畔竟传来炮声。

王五循着炮声看去,发现清军将几十门炮从填平的壕沟往前拖运。

有几门炮位布好后便开炮。

只打了几炮就停止,没有造成守军人员伤亡,也没有击中荆州的城墙,应该是校准试探之类。

王五没理会,视线落在一群骑马戴尖盔的辫子兵人群当中。

虽然这股辫子兵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