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醉笙情>历史军事>朱元璋是怎么炼成的> 第390章 再来一碗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90章 再来一碗(1 / 2)

小春听了朱元璋的话,沉思了一会。

这样的事情,是不能信口雌黄的。

“大帅,我觉得这个人还是非常可靠的,看他的面相那是老实人,大帅,我相信你的眼光!”

朱元璋听了小春的话,也是哈哈大笑。

他想起来了,小春还是会一些相面功夫的。

还别说,小春原来说的一些话,现在还真的灵验了啊!

当初小春就说朱元璋不是一般人,现在看来,说的真的是挺准的。

这话也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那说明小春的眼光是很好的,小春本人也不是一般人哪!

在这风云际会,英雄辈出的年代,每个有本事的人,都可以有他们独特的展示之道。

魏晨离开朱元璋的小船之后,马不停蹄的向陈友谅的地盘儿而去,一路上是风餐露宿,昼伏夜行,魏晨做的非常的谨慎。

现在天下大乱,处处都在抓壮丁,要是搞不好的话,就被强行被当兵了。

乱世之中,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在魏晨的心中,朱元璋乃是明主,他一定要尽心竭力的做出自己的最大贡献。

其实魏晨之所以接下朱元璋偶然提出的这个任务,他也是不甘心啊!

每个人都有一颗建功立业之心,他跟着朱元璋当侍卫,安全上是有保证的。

但是呢,很难得到提升,也常常被那些冲锋陷阵的士兵嘲笑。

有一次魏晨没有当班的时候,去喝了一点小酒,当然了,魏晨是十分遵纪守法的,没有违规。

自己出钱,只是喝了一点酒,那个时候,他见到了一群从战场上归来的那些大兵。

其中一个还是他的老乡,他们是挺熟的。

本来呢,魏晨能够成为朱元璋的侍卫,他这个老乡表面上,是非常羡慕的。

但是呢,喝完酒之后呢,就把自己的战场遭遇,还有自己所有的功劳都给魏晨说一下,话里话外都透着对魏晨的不屑。

你想想看,魏晨也是小伙子呀,血气方刚,怎么可能受得了这样的讥讽啊?

于是他心里就鼓了一肚子气,他一定要想办法,去建功立业。

正好这次朱元璋外出,带着魏晨。

魏晨心里那是非常高兴的,终于可以出去了,只要出去,就有建功立业的可能。

朱元璋他们此刻已经到了镇江府。

这个时候,朱元璋也接到了一个消息,小明王已经封朱元璋为枢密院同签。

这个官职在大元那里只是一个四品官,但在龙凤朝廷这里,却是二品官。

朱元璋也接到消息,他的替身主持了接旨仪式,一切正常。

对于这个枢密院同签,朱元璋真的是很不熟悉的,不过呢,对于这个小事,朱元璋也不会放在心上的。

镇江府现在已经是朱元璋的地盘了。

明太祖实录上记载,“城中晏然,民不知有兵!”

这是徐达带领手下将领攻下的。

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朱元璋为了改变一下自己义军队伍中的一些犯过军纪的人,特命他们来攻取镇江。

如果表现良好,那就一笔勾销,如果再犯军纪,那就新帐老账一起算。

这样一来,那些人心里对朱元璋真的是感恩戴德。

这一仗打下来之后,老百姓根本不知道镇江府已经被攻下了。

朱元璋对于这一点,那是非常认同的。

秋毫不犯,对老百姓好,就是对自己好,这一点,朱元璋也是做的很好的。

这次朱元璋乔装打扮,也是亲自来看看,这里的情况现在是什么样子了?

朱元璋想的是一直好下去,而不是三分钟热度。

这些地盘都是朱元璋以后扫灭群雄,一统天下的大后方。

因此不能出一点事情。

弃舟登岸之后,朱元璋一行人来到了镇江府。

这个码头,朱元璋也算是故地重游了。

以前朱元璋在这里做过生意,他往元大都运粮,这里是重要的一个集散地。

想起来了这些事情,朱元璋不由得露出来了难得的会心微笑。

那个时候的朱元璋,无依无靠,连吃饭都成问题了。

但是朱元璋现在却是一方势力的首领了。

想起来原来自己做和尚的经历,朱元璋又看了一下小春。

人的任何经历都不会白费,都会给你的生命增加新的色彩。

遍布全国的皇觉寺分院,是朱元璋的隐藏势力。

本来朱元璋还觉得当和尚的经历是他人生的一大遗憾,但是现在朱元璋觉得事情不是那样的。

明王出世是义军号召天下穷苦老百姓的最有力的借口,这些都是与和尚分不开的。

朱元璋甚至有一种想法,当和尚的经历,对自己而言,那就是“黄埔军校”。

不多时,换装后的朱元璋一行人,进入了镇江府。

在这里,你感受不到天下大乱的那种气氛。

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有生气。

这都是九字真言带给朱元璋的回报。

朱元璋不称王,元鞑子的兵不对付朱元璋。

名义上,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